本书在作者鲁西奇长期地理考察、文献分析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对区域人地关系的认识及其演变、南方山区经济开发与社会建构过程、江汉平原以“围垸”为中心的水利社会的形成等核心问题,提出:(1)应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理解、认识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演进,(2)应重视南方山区开发进程与社会建构的特殊性,(3)以围垸为中心而形成的“水利社会”乃是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社会进程的核心线索等认识。其研究理路从地理学的“区域”观念与方法出发,落脚在地域人群的生活与社会建构上,是从区域历史地理出发的地域社会史研究。
本书在作者鲁西奇长期地理考察、文献分析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对区域人地关系的认识及其演变、南方山区经济开发与社会建构过程、江汉平原以“围垸”为中心的水利社会的形成等核心问题,提出:(1)应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理解、认识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演进,(2)应重视南方山区开发进程与社会建构的特殊性,(3)以围垸为中心而形成的“水利社会”乃是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社会进程的核心线索等认识。其研究理路从地理学的“区域”观念与方法出发,落脚在地域人群的生活与社会建构上,是从区域历史地理出发的地域社会史研究。
鲁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学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汉中三堰: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与社会变迁》《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何草不黄——<汉书>断章取义》等专著八种,《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等译著三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