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区域系统的组成要素、功能类型、结构变化、矛盾冲突、空间关联、战略规划、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探索区域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区域地理研究内容,提炼总结出区域地理的五大基本原理,即人地关系原理、地域分异原理、效用极大化原理、尺度—规模原理以及复杂性与自相似性原理。这些原理既是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地理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基本规律在区域层面交叉融合的表现。本书还对区域的共性与个性、区域界线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区域发展目标的人本性与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矛盾冲突等前沿问题作出思考。本书适合于地理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师生使用,也可供发展改革、国土管理和区域规划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区域系统的组成要素、功能类型、结构变化、矛盾冲突、空间关联、战略规划、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探索区域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区域地理研究内容,提炼总结出区域地理的五大基本原理,即人地关系原理、地域分异原理、效用极大化原理、尺度—规模原理以及复杂性与自相似性原理。这些原理既是区域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地理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基本规律在区域层面交叉融合的表现。本书还对区域的共性与个性、区域界线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区域发展目标的人本性与发展过程的可持续性,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矛盾冲突等前沿问题作出思考。本书适合于地理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师生使用,也可供发展改革、国土管理和区域规划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
吴殿廷,男,1958年生,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首席科学家。专业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曾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九五”规划、大连市跨世纪发展战略、辽宁省国土规划/总体规划、西藏山南地区旅游规划等40余项科研项目,出版《旅游开发与规划》《水体景观旅游开发规划实务》等教材和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论反向规划》《西部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等250余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5项。现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林业局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国家水利风景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丛东来,1978年生,吉林长春人,哈尔滨学院理学院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发展、旅游规划。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和地方的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著作2部。杜霞,1976年生,山东高唐人。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城市问题》《世界地理研究》《经济经纬》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北大核心和南大CSSCI收录8篇,多次主持或参与各类教改课题和科研课题,并参与编写《枣庄地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著作。